遠見雜誌採訪-世界級西服職人 以裁剪傳遞紳士魂
2020-08-07

40年大師工藝〉格蘭西服陳和平

世界級西服職人-以裁剪傳遞紳士魂

文/廖君雅   攝影/陳之俊     2020年8月出刊 410期 (p.187-p.189)

 

 

最特別的是,坊間亦出現了大師級的職人傳授畢生絕學的課程。像是學學國際文創事業和國際金獎西服大師陳和平,所合作的髙級手工訂製西服工作坊,就是針對已經具備縫紉基礎者開設的專業課程,總時數長達66小時。

學學執行長鄭章鉅表示,疫情期間除了不少台商跟留學生報名興趣類課程,還吹起一股進修風氣,比方,有更多人願意付費,學習更進階深入地花藝、手作皮件和編織課。「這些進修課,都是職人小班制傳授,比出國或重新投入校園,花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更低。」

隨著重視生活品味與質感的熟齡族、退休族需求增加,手作,顯然方興未艾。

 

一套合身剪裁的手工西服,除了凸顯穿著者品味、個性;更能襯托出個人魅力。

然而,造型看似簡潔的西服,工序卻十分繁複及講究,從挑料、量身、手縫、試穿到完工,流程環環相扣,大從面料材質、版型選擇,小至領子、袖口和排釦,都差之毫釐失之千里。

談到台灣的大師級西服職人,首推格蘭訂製西服總經理暨設計總監陳和平。從業逾40年的他,在世界級的競賽中,獲獎不下數十次,去年他在義大利獲世界洋服聯盟大會金獎,替台灣爭光,更第十度在總統府獲得表揚。

 

逾40年經驗的格蘭訂製西服總經理陳和平(左),首度和學學合作開課,
圖為他和學學執行長鄭章鉅(右)討論西服製作流程。

 

政商名流、繼承者都找他

多年來,陳和平應邀到各地教學、演講,至今累積逾500埸次,口條流利的他,總能掌握全場氣氛,毫無冷場。網路上還能找到他多年前錄製的教學影片,完全不藏私。

初次拜訪,幽默健談的陳和平,俐落地把量身布尺套在脖子上,拿起鉛筆示範:「教畫圖,最常用的就是九宮格,把西裝版型全都畫在裡面分配大小,比較有趣啦!」

同業曾問:「做生意都來不及了,哪來這麼多時間到處趴趴走?」他總是不加思索:「這是我的使命!」

坐落在台北市中山北路的西服店一級戰區,格蘭西服曾見證台灣早期的繁榮、新穎的「三線道」(台北城早年的主幹道設計,馬路開闊,中間種植兩排路樹),迄今仍屹立不搖。

找陳和平訂製西服的政商名流、上市櫃企業老闆,不計其數。鄰近的老牌傳產公司,如嘉新水泥、國賓飯店、彰化銀行等一級主管,幾乎都是格蘭的主顧。爲服務這群貴客,店裡長年保留熟客資料,最近參加一場喜宴,看到祖孫三代都是他的客戶,滿懷感動。

近年,企業興起接班潮,陳和平掌舵的老店,也感受到回春活力。每位客人都是活招牌,「繼承者」口耳相傅。「有次我去飯局,有20多位企二、企三代,後來都找我做衣服,名副其實的團購!」陳和平打趣地說。

 

大師級的陳和平手藝精湛獲獎無數,不少政商名流都指定找他訂做西服。

 

 

勇征海外,締造台灣之光

雖累積多年經驗,但若無持續進步、緊跟潮流,手藝再好,也無法行走這麼多年,巧妙掌握不同世代的客層喜好。

甚至還要察言觀色,敏銳分析客人的個性和需求。即使同樣的布料和尺寸,每套訂製西服在陳和平眼中,都是獨一無二的「藝術品」。

事實上,28年前,上海籍師傅包啓新退休、交棒給陳和平,他還是不到30歲的小伙子。那時候,西服廠遭逢成衣工業的衝擊,加上客人認的是師傅手藝,認為陳和平太年輕了。

爲爭取客人認同,陳和平蒐集國外潮流資訊、努力研習自修,此外,他更積極興國際接軌,嘗試出國比賽,打算以傳統技藝和創新思惟,創新建立這一行的職人地位。

2005年,陳和平以全國洋服比賽第一名頭銜,代表台灣遠征德國主辦的世界洋服聯盟大會,奪得世界金針金線獎的總亞軍。當時獲獎傳回國內,媒體大篇幅報導,西服店外更聚集1000多人,堪稱台灣之光。

一夕爆紅後,陳和平深感責任更爲重大,當下立志推廣多年來摸索、淬鍊的技藝,傳承給更多年輕後進。

這些年來,他常應邀到學校擔任客座老師,指導學生;前些日子還遠走偏鄉,教小朋友縫手機袋,舟車勞頓也甘之如飴。

今年,格蘭西服50週年,陳和平念茲在茲的,還是培育人才。其實,陳和平過去開過企業專班,但一下子就額滿,沒機會對外開放。也曾有客人培養出興趣,嚷著要拜他爲師。但店裡訂單已應接不暇,擠不出多餘時間,更缺乏設備和埸地。

 

職人親授小班制工作坊,不僅是傳承象徵,也傳達手工溫度。

 

 

不藏私,機器無法取代溫度

直到半年前,和學學國際文創事業一拍即合。今年9月,他將開設20人小班制的工作坊,預計明年春天,首期學員就會領到結業證書。學學執行長鄭章鉅表示,課程才剛上架,就接到了不少詢問,大多是慕名而來、懷抱朝聖心情的鐵粉。

長逹六個月,總時數66小時的教學工作坊,除了引導學員認識西服,及最新的時尙穿搭趨勢、熟悉操作縫紉機台,第三堂課開始就是實作演練。

陳和平指著身旁展示著格紋胚衣的人型模持兒,縫線要工整,不同部位布片的接合也考驗技術,「胚衣就是最好的練習,可以不斷練習,縫不好,就拆掉再縫,」他說。以前收學徒,一個月就能學會作成套西服,但經驗和技術,則急不來。

陳和平最常出的考題是,連續縫50顆釦眼,或者開50個口袋,如果縫到最後一顆,都跟第一顆一樣,那就是沒進步,有進步,才能到下一關。

 

技術之外,更重要的是,洞悉客人的喜好和需求,才能做出合身、合型、也合心的作品。

   

數十年來,西服業歴經多次低谷,但讓陳和平感到欣慰的是,堅守手工技藝、慢工細活的職人精神,愈來愈被外界認同。

「其實,在我當學徒的年代,就很孤獨了 !」陳和平解釋,他是戰後嬰兒潮的末端,之後的世代隨著經濟起飛,愈來愈少人投入手工產業。

但他深信,透過系統化的教學,可以把縫紉、打版等傅統技藝,結合創新科技和管理技巧,讓有心的後進縮短學習時間,更願投入這個領域。

從初出茅廬的年輕師傅,到累積40多年經驗、贏得多項榮耀的西服大師,陳和平最希望的還是透過實作,讓更多人體會到,每位手工職人孜孜不倦,透過一針一線,想要傳達給客人的心意,還有人情的溫度。

 

詳細閱讀:遠見雜誌 2020年8月號  第 410 期

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73892